那年的高考:电影《高考1977》

微信小程序,百家号Lite,那年的高考:电影《高考1977》 百家号Lite

百家号Lite小程序热议话题「那年的高考:电影《高考1977》」
“今天,1977年12月10日,一个老人,一个智者叫醒了我们。他说,孩子们,走,我们读书去!”——电影《高考1977》
“我们读书去!”41年前,正是在这句话的指引下,无数上山下乡的青年走进高考考场,用知识改变命运。41年后再听这句话,依然振聋发聩,直指人心。
《高考1977》的导演江海洋说,一个人丧失记忆是悲惨的,一个民族丧失记忆是悲伤的。所以,与其说《高考1977》是一群人的奋斗史,不如说是一代人的回忆录。
镜头闪到1977年,黑龙江某农场,荒芜的田野上伫立着一群年轻人。曾经,他们是指点江山,激扬文字的天之骄子,一眨眼,却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,争做地里的一把好手。
他们中,有背负着“历史反革命之女”十字架的漂亮姑娘,有一心想回上海弄堂的懦弱小子,有整天和领导较劲的刺儿头,还有决心扎根农村的青年。8年来,他们放下书本,拾起扁担和锄头,学着不去想以后。
就在他们以为梦想照不进现实的时候,一声春雷滚滚而来:高考重新恢复了!《高考1977》是真正意义上的小成本电影,没有大场面,没有大明星,连所谓的激情戏也是一闪而过。但是,它那种从容不迫、不动声色的叙述方式,带来的是润物细无声的感动。听到片中那句“人可以无力,但不能无知”,座下皆叹:于我心有戚戚焉。
虽然影片从1977年黑龙江的知青农场这一小角度切入,却充满了史诗般的张力,讲述一群年轻人渴望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故事。除了高考改变命运的历史事件,爱情、信仰、承诺、使命等人们都要面对的命题横贯杂陈,呈现出了那个特定年代的立体面貌。
影片中孙海英饰演的场主任既有受历史局限僵化的一面,又不乏军人的正义本色;王学兵扮演知青连长,成功塑造了“那个年代的人”;周显欣虽是第一次上银幕,但其所扮演的女知青还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;赵友亮扮演的黑五类老师更在举手投足之间尽显老戏骨风范。
观众董先生激动地回忆:“我们家8口人,有5个参加了1977年的高考。那年可真冷啊,我只能躲在被窝里,趴在搓衣板上复习。”听到董先生说1977年高考第一道数学题是“根号9的开方是多少”时,一直在旁边的王先生也凑过来:“那年有道地理题,问从武汉坐火车去广州,要经过哪几个省。你记得不?”
董先生、王先生都是幸运的,他们都在高中毕业时赶上了“恢复高考”,但不是所有人都这么走运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先生告诉记者,他1966年高中毕业,不能继续读书,只好下乡锻炼,然后结婚生子。“那时候挑着200多斤的粮食,脑子里想的是哥德巴赫猜想。”1977年,这位“老三届”考生带着孩子去考场,最终得以在大学里继续数学梦。
该话题由百家号作者冰冰有料「简介:关注冰冰有料,认真分享最开心的事」整理发布。
更多关于话题那年的高考:电影《高考1977》的细节请微信搜索百家号Lite小程序关注作者「冰冰有料」进行订阅哦!了解更多

「那年的高考:电影《高考1977》」热议话题订阅

微信小程序,百家号Lite,那年的高考:电影《高考1977》
订阅小程序

方法1:微信扫描百家号Lite小程序码即可订阅热议话题「那年的高考:电影《高考1977》」

方法2:微信搜索百家号Lite小程序名称进入,即可订阅热议话题「那年的高考:电影《高考1977》」

方法3:微信网页访问即速商店,长按识别百家号Lite小程序码即可订阅热议话题「那年的高考:电影《高考1977》」

百家号Lite小程序热议话题「那年的高考:电影《高考1977》」由百家号Lite原创摘录于微信小程序商店shop.jisuapp.cn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百家号Lite热议话题「那年的高考:电影《高考1977》」由百家号Lite开发者向微信用户提供,并对本服务内容、数据资料及其运营行为等真实性、合法性及有效性承担全部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