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47年国民党600将官哭陵事件

微信小程序,百家号Lite,1947年国民党600将官哭陵事件 百家号Lite

百家号Lite小程序热议话题「1947年国民党600将官哭陵事件」
   1947年,600名国民党将官,齐声痛哭于中山陵。这曾是国民党败逃台湾前夕轰动中外的一幕。
   军队本是蒋介石的命根子。但是蒋介石对他的军队从来有亲疏、嫡系与非嫡系、中央军与杂牌军之分而非一视同仁。如果是嫡系的中央军,兵员充实,装备优良,供给充足,但打仗却是让非嫡系的杂牌部队去拼杀。
   抗战胜利后,国民政府进行“胜利裁军”,裁军的具体步骤是整编部队。而事实上是借整编“排除异己,培植私人势力”。先被裁撤的就是非嫡系部队。
   孙连仲是出身西北军的名将。抗日期间,从头到尾,所有艰苦战役大都参与。所率西北军子弟兵,以官兵一体能吃苦,善打仗,受人称赞。第三十一师是孙连仲部缔造台儿庄大捷的劲旅,抗战胜利以后,三十一师奉命撤销。全体官兵听到消息都哭了。
   孙连仲的部队是西北军,遭到裁撤。当时主持整编的陈诚又有亲疏的私念,非陈的“土木”系即使是中央部队,也难逃同样命运。孙元良在“八一三”上海抗战时,率八十八师浴血苦战,留于孤岛守“四行仓库”的八百壮士就是他的部队,抗战末期,他领第二十六军,在日军攻占独山时,重庆震动,他率部队一团,绕过大撤退的难民群,与日军拼死血战,终将日寇击退,战局转危为安。孙得青天白日勋章奖励。抗战胜利,二十六军在京沪线受降。裁编时即被撤销番号。孙是“天子门生”(黄埔一期毕业),所部又有战功,但因非陈之土木系,照样被裁。所以李宗仁说,整编为“不近人情,鲁莽灭裂”。
   整编是1946年4月陆军总部在南京召开军事复员会议后开始的。整编时,编余的士兵都编人相应的部队,而难题是为数约有20万之众的编余军官如何处理(其中有将级军官800余人,大多为黄埔生)。当时决定编余军官一律作遣散处理。
   这些编余军官,除打仗外,一无所长,离开部队就无以为生,而身残的军官的生计就更为艰难。有个受过重伤的编余军官,把自己负伤的说明书拴在胸口,又写了一份非常哀楚的“地状”,在南京太平路、国府路(今长江路)一带行乞。宪兵、警察觉得这样丢了“党国”的脸,不准他行乞。隔了几天,他实在无法活下去,就投秦淮河自尽。此事传开,震动了南京城。
   迫于舆论的压力也为了稳定军心,当局想了个应急措施把编余军官集中起来进行训练。人称军官总队,分布全国各地。年轻的编余军官无事可做,常常闹事,因此当时有民谣云“军官总(队)、国大代(表)、立法委(员)、新闻记(者)”是使人头痛的四种人。
编余军官一部分送中央训练团,少将以上编人将官班,一部分送中央警官学校训练,准备训练后送地方安置。
兔死狐悲 酝酿哭陵
   时间到了1947年初夏,中训团将官班有600名高级将领还未得到安置。有的因年事已高,有的积劳成疾,有的负伤致残,有的因级别高资格老等等原因实在分不出去。
   这时发生了几起使人触目惊心的事。
编余军官张清泉在警官学校受训结业后,几个月过去都没有得到安置。原本微薄的一点积蓄,早已用光,一日三餐都难以为继了。屋漏偏遇连夜雨,又接到老家来信,老母亲病重。张清泉是孝子,急想回去探亲,苦无川资难以成行。夫妻两人穷愁无计,还是年轻的妻子体谅丈夫的苦楚,想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,劝丈夫把她卖掉,用卖身的钱来维持生计。终因山穷水尽,丈夫只好这样做了,把妻子卖给一个商人。分离时刻,两人抱头痛哭,凄惨万分。 
黄埔一期生,原一O九师少将副师长陈天民,抗战期间在长沙会战中立过战功。从部队编余时,已是肺病晚期,5个孩子,大的才10岁,小的还不满周岁,终日啼饥号寒。积蓄早已花光,哪有钱来治病?绝望至极,终于萌生死念。一天,乘妻子外出借钱时,吞服大量安眠药自尽身亡。他这一死,妻子无钱为殓,要求优抚安葬。当局以其自绝于党国为借口,竟不予理睬,致使遗体放在家里四五天。事被将官班的同学知道。有人提议:饿一顿肚皮。安葬陈天民。将官班全体同学每人捐赠3000元,为陈天民买了一口薄皮棺材草草人土。
   这一件件刺激人心的事,难免编余的将官们有兔死狐悲之感。或三三两两发牢骚,或怔怔发呆暗自嗟叹,对蒋介石的不满情绪日甚一日。
   6月下旬的一天,天气晴好,心头郁闷的10余名将官班的同学结伴游览明孝陵。原本是为消愁解闷而来,但一坐在草地上,便自然议论起那些忧愁的事,七嘴八舌,牢骚怪话迭出。
   正在众人长吁短叹之际,忽闻哭泣之声,循声望去,是奚泽中将。将官班中,近日暗中流泪的大有人在,但这样当众哭泣,必有极大的痛楚。经众人追问,奚泽老泪纵横细说端详。
    奚泽本是华侨,同盟会会员,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活动,变卖家产(折合白银几万两)充作革命经费,深受孙中山的赞赏。孙中山在广州任大总统时,奚泽就在大总统府工作。以后参加过北伐,十年内战,八年抗战,官至集团军中将参谋长。想不到他竟成为编余人员。家住南京,一贫如洗。妻子见状,料得日后更加难熬,4月的一天,留下遗书,在燕子矶投江自尽。奚泽为顾全面子,从未对人讲过。说到这里,奚泽嚎啕大哭。
   周围的人听了,无不流下同情泪。有的人引发自己心中痛楚,竟也泣不成声。
   “与其在这里偷偷哭泣,还不如痛痛快快哭一场!”这说话的是湖南湘阴人、黄埔一期毕业生陆军中将黄鹤。“旧戏文里不是有《哭祖庙》这一出戏嘛,我们追随中山先生投身革命,奋斗了大半生,可惜夙愿未遂,而今又报国无门,个人生计无望,何不约齐全体将官班同学去中山陵,向总理英灵哭告苦衷,借以向政府公开示威,不指望有多大结果,出出气也好。”
   众人一听,觉得拦车、散发传单、去行政院请愿等等办法都易引起当局恼羞成怒,弄成不好的结局,还是哭陵这办法较为温和,异口同声说:“这办法好!”
   当下众人都推黄鹤担任哭陵总指挥,领导大家进行具体的筹备工作。
   黄鹤心想这总指挥干系非小,弄不好自己要被杀头,但转念一想,这事总得有人带头,何况哭陵是我提出的,如果这时退缩,岂不冷了大家的心,当下就说:“蒙大家抬举,我当为大家也为自己效劳。”
   此时大家商定成立哭陵总指挥部,下设四个组:组织、宣传、联络、事务。推定了各组负责人,订好各组的职责。
以后几天里,将官班外表看起来很平静,一到晚上,就忙了起来,有的人暗中串联,有的制定规章,有的起草祭文,有的印制传单……撕心裂肺 齐声恸哭
   1947年7月6日上午9时。
   巍峨高大的中山门,一下涌出许多全副戎装的军官。他们着黄色将级呢制服,分别戴着将官的肩章和领章,有的还戴起勋章。
   他们三人一组,五人一群,有骑自行车的有徒步的……都默默地向中山陵走去。
   “这些将官们干什么呀?”
   “今天又不是纪念孙中山的日子,他们是干什么去?”
   看着这支队伍路上行人议论纷纷。
   近600名将官都按哭陵总指挥部的命令齐集在中山陵人口处,孙中山手书的“博爱”牌坊前。将星闪闪,金碧辉煌,列成黄灿灿的方阵。
   几声哨子响,黄鹤走到方阵前,大声说:“我们都曾东征北伐,侥幸活到今天,当局却视我们为异己,列为编余,眼看生计断绝,内心痛苦,难以言状。今日我们汇集总理灵前,为的是向总理英灵倾吐心中哀愁,我们要大哭,一哭,二哭,乃至三哭!”
   接着黄鹤喊:“排成二列纵队,目标:祭堂,前进!”
   整齐划一的脚步,60名先锋队员在前,走在长长的陵墓甬道上。来到陵门,在孙中山手书的“天下为公”四字的中门前,有人高喊道:“我们要吃饭,我们不愿饿死!”“我们是中山信徒,我们不是弃儿!”
   口号声持续几分钟,惊动了陵园拱卫处,他们心想事前并未接到有人谒陵的通知,又是来了这么多将官,于是打电话给陵园管理委员会,管委会又询问有关方面……
   这时,中训团正在找寻这些将官班同学。这天上午原来安排由教育长黄杰作精神讲话。时过9点,大礼堂还是空空荡荡,只有为数寥寥的几十名队长、组长。有关人员报告黄杰,黄杰心知有异,立即向陈诚报告,陈诚转报蒋介石……
   且说将官班的队伍进祭堂后,在孙中山的坐像前,很快排成方阵队形。
   黄鹤喊:“全体肃立,静默三分钟,献花。”仪式依次进行。由黄埔一期同学、第三十四集团军中将副总司令丁德隆负责主祭。
   丁德隆开始讲话:“同学们,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,向中山先生痛诉衷肠……我们没有功劳也有苦劳,可是我们今天成了编余军官……我们没有别的奢望,活着只求有碗饭吃,死有一口棺材安葬,我们也是人……”
   说到这里,他已泣不成声。全场的人也哭成一片,个个泪眼模糊。
   接着由黄鹤读祭文,略云:
   ……唯是喘息未定,横生枝节,鸟尽弓藏,其心何忍?甚至排除异己,划分亲疏,更非所宜。如此孤行,致使爱国志士,流落街头,妻子号寒,乏人过问……如此不顾一切之措施,岂先生生前始料所及耶?言之痛心!最近学生等将解甲归去,此后重担,均付之当道衮衮诸公,卫国安民,希好自为之。学生等个人去留,无所介怀。
   这时祭堂外面已来了很多游客,其中还有记者。
   这时,一个中年妇女,身上背着——个孩子,左右两边又各是一个孩子,慢慢地走向孙中山的坐像前。她和孩子们全跪在地下,一边哀嚎着“总理,天民死得好苦啊!”一边磕头。母子四人撕心裂肺的哭着。她又对三个孩子说:“快向伯伯叔叔们磕头,谢谢大家为你们的父亲帮忙……”说罢,哭倒在地。
    黄鹤给众人介绍道:“这位就是陈天民的太太,她带着孩子来感谢大家!”   
   这又引起众人的恸哭。哭声中有人喊起口号:“我们要生活!”“打倒贪官污吏”!
黄鹤见目的已达,应该见好就收,下令撤退。将官们在人群让开的路上走出去,还没有下台阶,只见荷枪实弹的陵园卫队10余人,正爬上来。蒋介石接到陈诚报告后,下令阻拦。可惜卫队来时已晚。卫队看到他们正在撤出,也让开了路。意外的结局
   第二天,《救国日报》在头版刊出南京600将官哭陵的新闻稿。第三天,《中央日报》相继作了报道,跟着各家小报也纷纷发表文章。有的报纸还发了将官们哭陵的照片。《新华日报》除发新闻外,还发了评论,云:“南京将官的哭陵举动,是一场爱国主义的行动,是政治上的一件大事,当局应当引起重视。”“六百将官哭陵,哭出了大家的心声,哭出了国家的前途,哭出了民族的曙光。”
   将官们的行动也赢得南京人民的同情。南京一些进步团体派出代表携带慰劳品,慰问哭陵的将官们。
   第二天平静无事。第三天上午,忽然来了一队全副武装的军警包围了将官班。进行封锁,不准出入。紧张对峙了一天,并未发生什么事故。
   翌日,卫队营长传过话来:“明日午后,陈总长召集全体训话。”   第二天下午,将官班全体排队进入礼堂。黄鹤的同乡陈纯道为防止不测,要黄鹤坐在中排中间位置,前后左右布置了较年轻的将官,必要时可以多一层阻挡。黄鹤谢过了,他对陈纯道轻轻说,我已有了必要的准备,他径自走向第一排,在讲台前坐下。
   陈诚在卫兵簇拥下,出现在门口。教育长黄杰带头鼓掌,众人勉强应付,掌声稀稀落落。陈诚只当没有听见,虎着脸走上讲台。
   陈诚开口就骂:“什么哭陵?还不是犯上作乱?这是反对中央,反对总裁,是对党国的大逆不道!你们这样做,只会对共产党有利,可是你们手上都沾有共党的血,共党来了有你们的好处?告诉你们,共党一旦打过采,你们都会死无葬身之地。”说到这里,他的目光直盯着黄鹤有几秒钟之久。
   全场鸦雀无声,气氛骤然紧张。黄鹤以为陈诚要对自己下令制裁了,紧握着衣袋里装满子弹的左轮手枪,暗暗道:“只要陈诚一开口,立刻对他脑袋开枪,两秒钟就叫他脑袋洞穿!”
   陈诚收回目光,拿起茶杯呷了两口,长叹一声,放缓了声调:“真使我失望啊,想不到你们竟做出这种亲痛仇快的蠢事。当然哕,我也有责任。我们都是从广东出发的,近来我忙于公务,没有来看望大家,产生一些隔阂。不过,你们的想法我是知道的,总裁也晓得,希望大家体谅政府的难处,以后尽量帮助你们解决。”
   掌声四起,众人都松了口气。陈诚微笑着走下讲台后又挥挥手走了出去。场内外的军队也随之撤走。
   蒋介石听到将官们哭陵,大发雷霆,起初大骂哭陵人目无法纪,非严惩不可。后来听从国民党元老吴稚晖的劝告,用温和态度大事化小,以免激起众怒。他这才改变主意,把陈诚叫去训斥一通,责成他迅速处理好以平舆论。但对黄鹤恨之入骨,必欲除之,密令保密局逮捕。恰保密局副局长徐志道与黄鹤交契,于7月11日深夜通知他半小时内离开南京,黄鹤才得以脱离虎口,辗转流浪他乡,直至解放,方重见天日。

该话题由百家号作者慕容芸嫣「简介:解读人物传奇、揭秘事件真相」整理发布。
更多关于话题1947年国民党600将官哭陵事件的细节请微信搜索百家号Lite小程序关注作者「慕容芸嫣」进行订阅哦!了解更多

「1947年国民党600将官哭陵事件」热议话题订阅

微信小程序,百家号Lite,1947年国民党600将官哭陵事件
订阅小程序

方法1:微信扫描百家号Lite小程序码即可订阅热议话题「1947年国民党600将官哭陵事件」

方法2:微信搜索百家号Lite小程序名称进入,即可订阅热议话题「1947年国民党600将官哭陵事件」

方法3:微信网页访问即速商店,长按识别百家号Lite小程序码即可订阅热议话题「1947年国民党600将官哭陵事件」

百家号Lite小程序热议话题「1947年国民党600将官哭陵事件」由百家号Lite原创摘录于微信小程序商店shop.jisuapp.cn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百家号Lite热议话题「1947年国民党600将官哭陵事件」由百家号Lite开发者向微信用户提供,并对本服务内容、数据资料及其运营行为等真实性、合法性及有效性承担全部责任。